接机 pick up at airport
根据航班信息,提前三小时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到达后导游接机。

自由活动 free time
自由活动

妻子的浪漫旅行同款茜茜公主cosplay+拍杰伦婚纱照同款+巡礼《爱在黎明破晓前》电影拍摄地+朋克养生啤酒浴+骑行穿越多瑙河畔+听一场金色大厅音乐会+绝美小镇哈尔施塔特+萨尔茨堡探寻莫扎特
妻子的浪漫旅行同款茜茜公主cosplay,城堡华丽换装秀 多瑙河夜游船,享受链子桥超美夜景 文艺青年必去,《爱在黎明破晓前》取景咖啡馆Cafe Sperl 罗晋唐嫣大婚地美景宫,关于爱情浪漫且精致 欧洲最美的骑行路线,自行车穿越瓦豪河谷 文艺青年必打卡,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图书馆 在Strelecky ostrov的绿洲上,拍一张杰伦婚纱照同款
根据航班信息,提前三小时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到达后导游接机。
自由活动
马加什教堂初建于1015年,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时曾是布达城里的第二大教堂。教堂因马加什国王命名,马加什国王生活在15世纪的匈牙利,他将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制度和法律体系,推广应用于当时并不发达的匈牙利,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进成果,并建立了15世纪欧洲最大的收藏历史、哲学和科学成就的图书馆:科尔文纳图书馆(Bibliotheca Corviniana)。除了致力于匈牙利国内发展, 马加什还组织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独立于贵族的雇佣常备军(黑军 Fekete Sereg)以抵御国外入侵势力。 马加什国王在位期间,匈牙利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土面积达到了历史顶峰,深受匈牙利人民的敬仰和爱戴。这座教堂原名圣母教堂,后因马加什国王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为马加什教堂。如今的马加什教堂是游客经常造访的景点,还会不定期举行音乐会与教会活动。教堂旁边的圣三一广场 (Szentháromság tér)上竖着的纪念柱是18世纪时,人们为了纪念战胜黑死病而设。
国会大厦是布达佩斯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欧洲大陆第一大国会大厦(欧洲第二大)。国会大厦建于奥匈帝国时期,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斯坦德尔·伊姆雷设计并监督修建。大厦共有691个房间、会议室和大厅,27个门,楼梯总长达20多公里。国会大厦融合了匈牙利的民族风格,属于新哥特式建筑风格。国会大厦主要的厅室里装饰着匈牙利历史名人的肖像和雕塑以及巨幅壁画。红色拱顶下是圆顶大厅,重大的会议和庆典都在这里举行。国会大厦参观一般不需要预约直接买票就可以,但是如果遇到他们接待大团就会不再接待散客,所以最好还是预约一下比较保险。
渔人堡是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罗马式以及匈牙利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面朝多瑙河和国会大厦;与国会大厦和歌剧院齐名,被评为匈牙利令人印象最深的杰出建筑群。中世纪时,这里的渔民负责保卫这一段城墙,渔人堡由此得名。建筑群里的七座堡头,代表896年七个马扎尔部落首领带领马扎尔民族定居喀尔巴阡盆地。渔人堡和马加什教堂的中间有一个座圣伊斯特万的铜绿雕像。原先的渔人堡是不收费的,出入自由。现在的一层是咖啡馆,二层现在不需要买票进入。
多瑙河边鞋,是一个纪念长廊,为了怀念二战时被匈牙利的法西斯民兵杀害的犹太人。被杀害前,受害人被命令站在多瑙河边,脱掉鞋,之后被枪杀。尸体被多瑙河冲走。
在Ecseri旧货市场是欧洲最好的之一,市场位于布达佩斯市区东南方,车程40分钟。每日开放,Ecseri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提供了最多的选择古董:家具、钟表、瓷器、贵重首饰、银器、古董乐器、科学工具、灯具、挂画、吊灯、地毯、衣服、旧玩具和很多共产党和匈牙利纪念品。讨价还价是必须的,便宜至少10-20%,少有时甚至50%。这个著名的匈牙利市场每天吸引了数百名游客
多瑙河(Duna)在欧洲流经很多城市,而布达佩斯一直享受着“多瑙河上明珠”和“小巴黎”的美称。多瑙河上有九座桥连接布达与佩斯,曾经看到一则城市旅游介绍上写着:牵起爱人的手,走过多瑙河上的九座桥。我想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九座桥里只有链子桥和伊丽莎白桥两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一座玛尔吉特桥(Margit Híd)是拍摄国会大厦的绝佳位置,另一座裴多菲桥(Petőfi Híd)具有特定历史含义,其他的桥梁大多承担交通作用,但远观也还是十分壮观的。
百水公寓是才华横溢的奥地利犹太裔画家兼建筑师百水先生与维也纳市政府合作设计建造的一座示范公寓,于1986年完工。公寓最大的特征是用童话式的艺术观点和扭曲不对称的造型,加上五彩缤纷的色调所建造而成,令人目不暇接。百水公寓内有市民正常居住,所以内部结构并不开放参观。位于公寓附近的维也纳艺术馆,一层为商店和咖啡厅,内部的陈设都是仿制百水公寓内部的建筑,二楼和三楼收藏着百水先生在各个时期的作品。
维也纳当地菜肴,主打皇室御用,其中的婚宴套餐是茜茜公主的挚爱。
维也纳音乐协会(Wiener Musikverein)大楼的金色大厅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厅之一,与柏林爱乐厅、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以及波士顿交响乐大厅并称为世界五大音乐厅。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此举行。金色大厅不是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内诸多演出大厅中的一间。是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的常年演出地。在金色大厅听音乐会,票价根据座位档次与表演者知名度不同,从30欧到200欧不等。金色大厅建筑风格金碧辉煌,音响效果华丽璀璨。不过,由于建造时主要参照经验数据,从现代声学角度而言,当时的设计并非处处完美,但这并不影响游客对这座金碧辉煌的音乐圣殿的厚爱,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全世界的观众都可以在电视转播中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
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坐落于维也纳内城(第1区)的环形大街边,靠近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国会两院的所在地。国会大厦建成于1883年,是一座希腊复兴式建筑,大厦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朗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国会大厦前最著名的特色是雅典娜女神雕像,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当年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
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教堂始建于公历十二世纪,最早的建筑部分是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有136.7m之高,具有哥德建筑风格。北塔后建,又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十八世纪时,大教堂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同时对外面的墙壁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行了整修。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天,一场大火将大教堂严重烧毁,直到1948年大教堂才重新修好开放。二战后,所有的联邦省份都为它的复建作出了贡献。高大的南塔为歌特风格的典范之作,高达136米,在世界上排名第三,被亲切地称为Steffl(小斯蒂夫),教堂巨大的钟被昵称为普默林(Pummerin)。新年时,在奥地利广播与电视上都能听到普默林的钟声。铺反的屋顶上引人注目的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歌剧院坐落于维也纳老城环形大道上,于1869年建成开幕,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从此揭开了辉煌的序幕。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建筑结构富丽堂皇。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窗口上伫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整个剧院的面积有9000平方米,观众席共有6层。在休息大厅和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许多油画,内容都是最有成就的音乐家的最优秀的歌剧中的最精彩场面,如韦伯的《魔弹射手》、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和《唐·璜》、贝多芬的《费德里奥》、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等等。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舞台被盟军炸毁,整栋建筑也在1945年3月12日被火烧毁。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重建的作品。重建的歌剧院有超过2200个座位,于1955年11月5日第一次演出,剧目是贝多芬的费德里奥(Fidelio),由卡尔·伯姆指挥。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又名美景宫,由两个建筑群组成,一是1714年建造而成的下美景宫,当时作为欧根亲王的夏宫;另一部分是1721年建成的上美景宫,是王室用来举办各种盛大节日庆典活动的场所。这座宫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巴洛克宫殿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艺术品包括从中世纪和巴洛克直到21世纪的杰作,重点是19世纪末和新艺术运动期间的奥地利画家。展出的最有名的作品是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Klimt的代表作《吻》。下宫的馆藏主要集中在中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的花厅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浪漫派和圣坛画像下后哥特风格大师米歇尔·帕赫尔、卢兰德·弗鲁夫和康莱德·莱布的作品。
瓦豪(Wachau)是多瑙河河谷的一个分支,地处梅尔克(Melk)和克雷姆斯(Krems)之间,风景秀丽,是极具吸引力的观光胜地。这里完整地保存了该地区自史前时期演化至今仍然清晰可见的痕迹,包括建筑(修道院、城堡和遗址)、城市规划(城镇和乡村)以及主要用于葡萄种植的农业设施。
哈尔施塔特湖是一个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条状湖泊,基本呈南北走向。湖面长5.9公里、宽2.3公里、面积8.5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08米。湖泊最大水深125米,是水肺潜水的热门地点。
哈尔施塔特是奥地利一个迷人的小镇,而基督教堂就是这个风景里的点睛之笔。教堂座落在小镇中心的高地,是小镇上的地标式建筑,具有哥特式风格,主塔的塔尖直指苍穹,仿佛能直接感触上帝的抚慰。教堂的外面就是公共墓地,被装饰得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由于当地的墓地面积紧张,所以埋入一定时间后的尸骨会被挖出收藏在教堂里,形成“人骨教堂”。
1893年开始运营的沙夫山小火车之所以出名,一方面是因为电影《音乐之声》里玛利亚带孩子们上山去郊游的时候,有他们乘坐这趟火车的镜头;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登山火车现在仍然由蒸汽动力机车(造于1992年和1995年)或传统的柴油机车(造于1964年)牵引的齿轮小火车,铁轨也是 1893年造的,全长5.85公里,从沃尔夫冈湖边一直到达海拔1783米的沙夫山山顶,行驶时间35分钟。夏季最早一班上山的火车是9点15分,再下一班就得等10点了。一个火车只有两节木质的车厢,很怀旧,很有意思。
自由活动
萨尔茨堡城堡可说是萨尔茨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老城区山上,历史悠久,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据2012年统计,每年来城堡参观的游客超过996,000人次,是奥地利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旅行者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古老的兵器、乐器、民俗民风,还可以在城堡一角的咖啡厅,点上一杯饮品,享受山下以及远山如画的风景。城堡定期会有古典乐室内音乐会,演出的都是一些比较大众的古典作品。但是从专业角度上来讲,性价比不算太高。城堡向北以及向南两面城墙边的空地均是摄影爱好者们拍摄城市风景的最佳取景地。 喜欢电影《音乐之声》的朋友应该都记得侬山修道院(Kloster Nonnberg)取景地。这个教堂坐落在城堡山上的半山腰,教堂并不大,却是历史悠久。在萨尔茨堡城堡上山途中路过Stiegl餐厅的花园门口有一个分岔路,右拐上坡是上城堡的路,左拐有一条平坦得小路可绕到山背后方的路。顺着这条路一直走,穿过一个门洞,右前方就是侬山修道院了。这座修女修道院并不富裕,所以希望有幸能够进入教堂参观的朋友能够捐助一些,积少成多。不上城堡的朋友也可以在侬山修道院大门口的小路上取景拍照,景色非常别致。 持有萨尔茨堡居留证明的朋友可以免费进入城堡,但不包括小火车优惠,要自己步行上山,在城堡口售票处出示签证等有效证件换取门票。这个优惠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会持续多久还未知。
萨尔茨堡老城区,联合国文化遗产最大的点。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包含了中古世纪和巴洛克风格两种建筑群的城区。左侧老城区起于萨尔茨河岸,包括Nonntal中心地区、Festungsberg山丘和萨尔茨堡城堡(FESTUNG HOHENSALZBURG )、整个 Mönchsberg山(位于萨尔茨堡城堡的右侧)。右侧老城区包括 Linzergasse、 Steingasse、 Äußerer Stein、卡普齐纳山(Kapuzinerberg)和Capuchin修道院( Capuchin monastery)。萨尔茨堡大部分的景点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内,于1996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 每年1圣诞节前1-2个星期,是萨尔茨堡的Krampus Night。Krampus是圣诞老人邪恶的双胞胎兄弟,那个时间,他会在街上带上面具化装成可怕的恶魔挥着树枝或鞭子在老城区横行揍不听话的小朋友。经常会听到小朋友们叫声和到处逃跑的身影。
在老城区主街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 9号,那座黄色竖立着奥地利国旗,挂着竖琴形音乐标识的楼里,就是天才音乐家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出生地。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他们一家从1747年至1773年都居住在这栋楼的三楼。1880年,在这个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建成了第一个博物馆,而后逐渐改造形成了今天的莫扎特出生地博物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莫扎特及古典音乐迷们。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看到莫扎特一家的房间,欣赏当时的乐器、历史文件、肖像、纪念品以及莫扎特家族的信件等。曾经一度这个最新改造版本的博物馆一开放便引来一片骂声,很多当地人认为以前的传统被诸多破坏,改造设计者不足够了解莫扎特,没有保存最真实的莫扎特一家的风貌。作者有幸参观过改造前的和改造后的两个博物馆版本。只能说,现在的这一版本的确比较现代,少了些传统味道,但是却也更丰富地展现了莫扎特的作品,比如像2层所展示的莫扎特名歌剧的模型及详细说明,对于许多专业及爱好者来说可算是一大福音。对改造前后莫扎特出生地的喜好,只能说见仁见智了。要注意的是,轮椅残疾车无法在馆内使用。
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位于同名城市捷克克鲁姆洛夫,是一座兴建于1240年的中世纪城堡。 整个地区在1989年被宣布为国家文化古迹,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捷克除布拉格城堡之外最大的一个古堡。城堡中有一个完好保存至今的巴洛克式剧场以及一些原始的布景和道具。考虑到其年代久远,一年只在该剧场上演一次歌剧,主要是巴洛克时期的剧目。
市政大厅采用原始的14世纪哥特式建筑结构,后来在1597年加入了毗邻式结构,使得整个大厅变得更宽广。过去富裕家庭居住在这,现在是市政当局,市政警察局,报刊经销商的办公地址。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神学图书馆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建于12世纪,属于斯特拉霍夫修道院,是全国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内部穹顶壁画是由18世纪的著名画家绘制,室内装修精美,在各种“最美图书馆”一类的排行榜中,它从未跌出过榜单。 整体建筑包含了两座巴洛克式的图书馆∶修道院图书馆和神学图书馆。
可享受著名的布拉格啤酒浴。
布拉格城堡曾经是捷克王室所在地,现在则是总统与国家机关所在地,这里也是眺望老城区绝好的观景台。这里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城堡里最主要的三个景点分别是圣维特大教堂、黄金巷和旧皇宫。城堡中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是整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圣维特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灰黑色哥特式建筑,参观重点包括20世纪的彩色玻璃窗、圣约翰之墓和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中期教堂的大型彩色玻璃是布拉格著名画家穆哈的作品。旧皇宫每天中午12点时会举行士兵换岗仪式,很有特色。 黄金巷(Zlatá ulička)是城堡中一条很短的砖石铺成的街道,道路两边是色彩浪漫的精致可爱的矮房。它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处,后来因为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因而得名。在19世纪之后,逐渐变成贫民窟。20世纪中期重新规划,将原本的房舍改为店铺,出售各类纪念品和手工艺品。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一处旧宅就坐落于此。
黄金巷(Zlatá ulička)位于布拉格城堡内,是一条受到保护的中世纪风格的小巷。其街名来源于16世纪的炼金术师,传说他们想在这里炼制黄金。整条街相当精致可爱,具有童话般的外观和柔和的色调,小巧的门和窗,低的屋顶和许多烟囱很受游客喜爱(进入街道需要付费)。目前,这里设有画廊、商店和展览,还有一个14世纪纹章的展览馆。 著名的捷克犹太作家卡夫卡在这条街的第22号公寓租住了两年,因为这里有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
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是一座极具艺术价值的石桥。大桥横跨伏尔塔瓦河,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两端分别是布拉格城堡区和旧城区,以前这里还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桥上可以观赏到街头艺人的表演和一些手工艺创作,还可以买到很多艺术品,例如表现查理大桥的水彩画,以及身着传统捷克服装和宫廷服装的木偶等。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17-18世纪捷克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雕像的原件现保存在博物馆内,桥上大部分已经换成复制品。其中桥右侧的第8尊圣约翰雕像,是查理桥的守护者,围栏中间刻着一个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当年圣约翰从桥上被扔下的地点。
老城广场(捷克语: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已有900年的历史,位于瓦茨拉夫广场(http://place.qyer.com/poi/61898/)和查理大桥(http://place.qyer.com/poi/38457/)之间,在夏季经常挤满游客。又叫老城广场或胡斯广场。周边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包括哥特式建筑泰恩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现在广场周围是各式的餐厅、咖啡店。这个广场也是被布拉格狭窄的街道所困扰的游客们的一个绿洲。游客们可以在广场上的许多教堂中发现老市政厅外墙上著名的天文钟,而旧市政厅的塔楼则可供用来观看老城全景。广场立有宗教改革先驱胡斯雕像,常被称为胡斯广场。又因其为布拉格最富名气的广场,往往被直称为布拉格广场。台湾女歌手蔡依林有以此为名的一首歌曲《布拉格广场》(周杰伦谱曲,方文山作词)。歌词中有一句:“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歌词里方文山错把布拉格广场上的“许愿墙”(宗教改革先驱胡斯雕像基座)张冠李戴到罗马的许愿池(特莱维喷泉),害得很多人到老城广场上满大街找“许愿池”,怎么也找不着,问得布拉格人莫名其妙。头些年很多情人在胡斯雕像的基座上贴“许愿条”,成为老城广场一景。韩剧《布拉格恋人》中的在希和英佑也不能免俗,在上面贴条相约再见。2014年布拉格市政府对胡斯雕像进行维修,清洗了基座上的纸条,周围设了围栏,从此没有了所谓的“许愿墙”。
天文钟(捷克语:Pražskýorloj)位于老城市政厅的哥特式钟塔上,属于捷克哥特式科学和技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以及豪华壮观的艺术古迹。分为上下二座,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根据当年的地球中心说原理设计,上面的钟一年绕一周,下面的一天绕一圈。每逢正点都会有骷髅拉动时间、圣徒现身、雄鸡鸣叫等各种报时。每天中午12点,十二尊耶酥门徒从钟旁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响起。据说为了保证世上没有同样的钟出现,建造此钟的工匠被刺瞎了双眼。二战期间天文钟惨遭战火焚烧,分别于1948年和1979年重修。根据当地的古老传说,如果钟没有妥善维护,这个城市就会面临灾难。看过天文钟之后,可以登上老城市政厅的钟塔上,观赏熙来攘往的旅游人群以及整座老城广场全景。
布拉格最具盛名的咖啡店,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最欧式的服务,最香浓的热巧克力,还有价格合理的捷克食物。
老城广场(捷克语: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已有900年的历史,位于瓦茨拉夫广场(http://place.qyer.com/poi/61898/)和查理大桥(http://place.qyer.com/poi/38457/)之间,在夏季经常挤满游客。又叫老城广场或胡斯广场。周边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包括哥特式建筑泰恩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现在广场周围是各式的餐厅、咖啡店。这个广场也是被布拉格狭窄的街道所困扰的游客们的一个绿洲。游客们可以在广场上的许多教堂中发现老市政厅外墙上著名的天文钟,而旧市政厅的塔楼则可供用来观看老城全景。广场立有宗教改革先驱胡斯雕像,常被称为胡斯广场。又因其为布拉格最富名气的广场,往往被直称为布拉格广场。台湾女歌手蔡依林有以此为名的一首歌曲《布拉格广场》(周杰伦谱曲,方文山作词)。歌词中有一句:“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歌词里方文山错把布拉格广场上的“许愿墙”(宗教改革先驱胡斯雕像基座)张冠李戴到罗马的许愿池(特莱维喷泉),害得很多人到老城广场上满大街找“许愿池”,怎么也找不着,问得布拉格人莫名其妙。头些年很多情人在胡斯雕像的基座上贴“许愿条”,成为老城广场一景。韩剧《布拉格恋人》中的在希和英佑也不能免俗,在上面贴条相约再见。2014年布拉格市政府对胡斯雕像进行维修,清洗了基座上的纸条,周围设了围栏,从此没有了所谓的“许愿墙”。
位于布拉格城堡内,是哥特式建筑的精彩范例,其中有许多波希米亚国王的坟墓,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第一座座落于今日圣维特教堂的位置的教堂是一座早期罗马式圆形建筑,建于925年,由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建成。在1060年扩建为罗曼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于20世纪初才修建完毕。20世纪教堂更换的彩色玻璃窗为阿尔丰斯·慕夏作品。
根据航班时间提前三小时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19580
(一)费用包含
1.【机票】含国际经济舱往返机票6000元,可多退少补,行程中所列航班为参考航班,最终信息以出发前的行程确认单为准;
2.【住宿】全程当地四星特色酒店(2人/间);
3.【用车】7-9座专属私享商务车;
4.【导游】全程司机兼导游;
5.【餐饮】酒店自助早餐,猪肘餐(备注:布达佩斯啤酒车仅夏季可订);
6.【门票】行程所含景点首道门票:渔人堡,马加什教堂,美泉宫,梅尔克修道院;
7.【签证】申根国家旅游签证费(若不需我司代办签证,则在总费用基础上减900元/人);
8.【保险】常规境外旅游意外险;
9.【服务费】境外司机导游小费 。
(二) 费用不含
1.【单房差】;
2.【餐饮】行程标明推荐及自理餐食;
3.【服务费】境外酒店房间内床头小费、行李员小费、餐厅用餐服务员小费等;
4.【护照、签证准备材料费】护照费、申请签证中准备相关材料所需的制作、手续费,如未成年人所需的公证书、认证费;
5.【关税&行李超重费】出入境的行李海关课税,超重行李的托运费、管理费等;
6.【私人消费】 旅游费用包含内容之外的所有费用;
1)一切私人费用:例如交通工具上非免费餐饮费、洗衣、理发、电话、饮料、烟酒、付费电视、 行李搬运、邮寄、购物、行程列明以外的用餐或宴请等;
2)行程中期间所列自理正餐;
7.【个人原因导致的损失】因个人原因滞留产生的一切费用;
8.【意外导致行程变更的损失】因气候或飞机、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发生故障导致时间延误或行程变更引起的经济损失和责任;
9.【意外导致的行李损失】行李在航班托运期间丢失、损坏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责任;
10.【超时费】司机、导游每日工作时间为10小时,超出工作时间需另行支付司机和导游加班费50欧元/小时;
11.【其他费用】费用包含中未提及的其他费用。如因天灾、战争、罢工等不可抗力的原因,及因交通延阻、航班取消或更 改时间、使馆延误出签证、报名人数不足等特殊情况或其他非我公司原因所引致的额外费用(如在外延期签证费、住、食及交通费、国家航空运价调整等),我公司有权追加差价。